作者: toiletmei (傲笑年) 看板: Drama
標題: [心得] Ex-亞洲劇團《沒日沒夜》
時間: Mon Dec  6 23:34:14 2010

遙遠的時代,被兩個太陽輪番統治之下的人民苦不堪言,沒了黑夜,只得無時無刻工
作。過度思念妻子而起了反抗之意的Piba,似逃兵躲回家中,在魚王的建言下,Piba找到
最適合製作弓箭的竹子,射下大太陽王Ahanba,從此世界本因只剩一個太陽而步入正軌,
然而二王Atonba因畏懼被Piba射下,因此世界陷入一片黑暗,人民懇求Piba挺身而出,引
領人民走向安康大道。

此劇就在眾演員的大合唱中,完畢。留下滿滿的疑惑和心中無解的對答。自古以來,
太陽就是光明的象徵,出現在各方神話中的太陽多半擁有正面的特徵,與黑夜相抗衡,然
而印度神話中的兩個太陽,與中國神話中的「十日並出」不謀而合,過多的照耀,讓人民
無休憩之時,自是「焦禾稼,殺草木,而民無所食」。

亂世出英雄,Piba有如中國神話中的后羿,在此劇中,Piba叛逃的理由被魚王一一質
疑,是為了自己抑或人民?雖然Piba在劇中口口聲聲宣稱所作所為僅無私心,但核心原因
還是為了可以回到家鄉,與心愛的妻子Chakhanu團聚。這種化小愛為大愛的行為,若有正
當理由轉化,一位英雄於是誕生。

劇中用低緩的步調行進,前段花了大半時間著墨人民在兩位太陽王輪流統治之苦,第
一轉折點發生在Piba忍無可忍下逃回家中,當大太陽王與其隨從來捉拿Piba時,Chakhanu
的應對顯現其聰穎之處,她不贊成Piba做無謂的犧牲,而是隱忍下來,等待時機一舉反擊
。此舉顯示Piba雖然勇敢,卻無謀略,也為後來當人民擁戴Piba成為王時,埋了另一條線
:是否革命英雄適合成為國家的領導人?Piba是以毀滅性的破壞方式進行革命,與中國各
朝代的更迭方式無差別,自是要「弒君」才能造就「新王」,雖然當時Piba沒有成王之意
,然而當部分人民以「黃袍加身」擁戴上位後,是否有能力成為賢君,這就另當別論了。

而Chakhanu可以為了心愛的丈夫,忍辱負重,在要求Piba以弓箭射下她耳邊的花時,
一覽無疑,最令人揪心的是她在丈夫「起義」前所說的話,若是失敗,除了要面對失去丈
夫的苦痛,還要受丈夫的罪名連累。她並非現實地只想到自己的處境,而是理性的分析行
動所造就的後果,導演對於Chakhanu的刻畫是非常成功的,反而讓這角色比Piba更為鮮明


第二轉折是當Piba射殺大王Ahanba及其隨從成功後,因二王畏懼不再現身,世界陷入
黑暗渾沌之中。導演穿插了現代劇情,讓反思意味更加明確。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樣的設計
,新鮮且不突兀,可以說整齣劇因為此片段鮮活了起來。沒有陽光的世界,人民的生活變
得一塌糊塗,似乎所有骯髒的雜事都被默許。從一極到另一個端點--二日共存與無日之
時,當天平從一端震盪到另一端,若不求得平衡,世界仍是混亂,「中庸之道」並非儒家
專有,而在印度神話也能窺得端倪。

結局並沒有給觀眾一個結論,而是丟出問題。「失去太陽的世界陷入黑暗與渾沌之中
,驚惶失措的群眾們面臨了重大的抉擇:是要請求最後剩餘的太陽繼續出來統治人民?還
是要歡迎革命英雄成為新的掌權者?甚至有第三種選擇?」

后羿射日之後被人民擁戴王,從當初的射日英雄變成暴虐的君王,值得一想的是,為
何人民總是需要一個英雄強權來安自己的心?時間點再從前推,為何神話中的人民總是懦
弱的等待英雄的出現?為什麼人民在脫離暴政後,對於「上對下」的權力結構仍是不假思
索的接受,再迎來新的王,所得到的結局有何不同?於是,連連看的答案就是「暴君」與
「愚民」相連,唯有在人民監督、人民做主下的體制,才能讓王不像王,而是民之僕。

因此Piba是否成為王已經不重要了。導演下的結束點,讓這齣戲的後勁才開始醱酵。

對於這劇有三個點令我覺得十分驚豔,一是演員的肢體力道與台詞的相符度有所提升
,肢體本身會說話,藉由押韻的台詞,讓對應的肢體呈現的動作更加細膩。二是本劇的音
樂性頗高,配樂下的點恰到好處,劇中所唱的歌曲也不難聽,尤其是賀湘儀獨唱的《思念
》讓我印象深刻,在歌曲中把對丈夫的思念及難熬的歲月,唱得令人揪眉。最後是服裝設
計,融合了台灣原民服飾(太魯閣族?)及中國少數民族風(Chakhanu的頭飾有雲南少數
民族的風格),提高了本劇的視覺美感。

希望EX-亞洲劇團能夠持續製作如此豐富與令人滿足的戲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X-亞洲劇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